邰丽华:让特殊艺术温暖丝路 打造一张特殊的中国名片

作者: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发布于: 2019-10-15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 张瑞玲 杨月) 10月11日,“一带一路”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特殊艺术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分享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32年来的探索心得,用特殊艺术的魅力和独特精神内涵,打造特殊的中国名片,向世界传递爱的精神力量。

  “一带一路”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特殊艺术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论坛上提到的“特殊艺术”,是指残疾人以特殊方式所塑造的艺术角色或艺术传达,也代表残疾人对更高精神文化的向往和追求。狭义上讲,特殊艺术是指残疾人克服身体障碍的局限性,通过形象塑造去探索和表达自身无法感知的情感和世界所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态。 

  “文化艺术是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参与并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密切各国残疾人群体交流和包容发展的有效形式。”中国残联理事、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杨洋认为,“举办残疾人文化论坛将促进各国和地区之间残疾人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必将推动优秀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的交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的包容发展。” 

  “尽管身有不便,但我们同样热爱艺术,渴望生活,憧憬美好。”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立于1987年,肩负弘扬和发展特殊艺术的使命。邰丽华说:“在社会的关爱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承担着残疾人的梦想,以特殊方式塑造艺术,以特殊艺术愉悦身心,以真善美净化心灵。艺术团经历32年的探索,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在100个国家和地区演出2000多场。” 

  如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已走过“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邰丽华说:“我清晰地记得,在墨西哥,因为我们的到来,宪法广场沸腾了,几万人高喊:‘中国再来’;在以色列,86岁的佩雷斯总统原定只看上半场的演出,却被精彩的演出所吸引而看完整场演出;在土库曼斯坦,我们演出到最后全场停电,热情的观众打开手机的手电筒点亮整个剧院;在巴勒斯坦的伯利恒和平艺术中心,我们的演出还没开始,当地的小孩就‘热舞’起来。坚持特殊艺术的魅力和独特精神内涵,艺术团成为一张特殊的中国名片,向世界传递爱的精神力量。我们始终相信,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平与友爱是全世界的祈盼。” 

  据了解,本次“一带一路”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首次将特殊艺术论坛纳入其中。论坛由中国残联主办,中国残疾人特殊艺术指导中心、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中国特殊艺术协会、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中国残疾人特殊艺术训练基地共同承办,旨在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的重要倡议,促进“一带一路”框架下残疾人文化艺术领域的务实合作,实现残健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网) 

分享